证实了那句话,商场是赤裸裸的,无动于衷的,没有永恒的朋友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因此库克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,郭台铭也没有必要纠结。Cook的想法不仅仅与中美贸易摩擦有关,事实上他也不想一棵树上吊。他支持 Sierre和 Kair,正是为了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润。
当国内的红利消失后,到了越南再追新的红利时,郭台铭虽然无奈,确也是考虑清楚后才下棋。其结果可谓是草色遥看近而无,不试而不知,一试而惊。供应链这个大问题,还有越南人的人工匹配度等等让他这一步棋真的是太长了。现在的光景与以前的一家独大、人人宠爱的香饽饽相比,又有谁不纠结?新的一年,新的一天,新的开始,新的开始!在新的市场环境下,这盘棋无论如何都要下,虽然说棋走错了一步,但花明又一村。
在苹果最重要的市场中,中国不再是苹果唯一的生产基地。富士康是苹果的主要代工商,它已经做好了将产能逐步转移到中国的准备。
根据路透社的消息,富士康于今年11月投资2.7亿美元在越南成立新公司,将国内部分 iPad和 MacBook组装线转移到越南,预计明年上半年开始生产。
富士康官方说没有回应。不过,苹果手机核心供应商大立光的一位高管告诉腾讯新闻“潜望”,已经有三成 iPad镜头订单被发送到越南,占国内订单的一半。它不仅仅是第一次在中国以外的地区生产,而且还是一个长期趋势。
在2019年之前,富士康虽然在越南有4个模制厂,但几乎不生产苹果产品。越南当地供应链人士对《观察》表示,富士康不只是急于在当地扩大生产线,而是在游说更多供应链企业与越南配套。"去年来了十几个,今年下半年又翻了一倍。
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,富士康在越南的土地非常分散,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土地。
在外面看来,这一转变来得很突然,但是去年已经开始计划了。富士康的目标是在海外建立一个新的苹果生产系统,原因是苹果全球供应链的改变。
一些供应链人士说,苹果从去年开始就计划在中国和海外建立两套供应链系统。在以立讯为代表的中国供应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,富士康主营海外市场的订单。那不只是苹果主动的要求,也是富士康必然的选择。
富士康有一百万名雇员,其中六十万人为苹果工作。Apple贡献了富士康80%的收入。但是在新的形势和对手面前,原来的局面已不复存在。
“崛起对手”
有很多因素影响苹果的生产能力转移,贸易安全是主要原因之一。自2018年中美贸易问题爆发以来,不仅仅是苹果、三星、佳能等日韩企业考虑离开中国。
苹果则希望进一步加强对供应链的控制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苹果和富士康之间的纠纷由来已久,据《潜望》报道。长期以来,富士康都是苹果的主要代工商,话语权独大,再加上富士康近年来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华为,也引起了苹果的不满。
不仅要保证贸易安全,而且要获得更高更稳定的生产系统。支持新的供应商,建立新的生产体系,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从2019年开始,苹果先后支持立讯和歌尔,将两家公司的 Airpods订单从富士康手中夺走了三成,其中立讯占了很大一部分,而且立讯还比富士康获得了更多的苹果数据线订单。
立讯甚至威胁到富士康苹果公司最主要的产品—— iPhone。立讯今年十一月宣布以33亿元收购纬创的两家子公司。而后者则将 iPhone与和硕、富士康瓜分出去。
上述知情人士告诉《潜望》,不仅如此,立讯还计划收购韩国高伟电子公司在国内的镜头生产基地。此外还在接触欧菲光,希望收购当年欧菲光从索尼手中购买的模组工厂。
透镜是苹果中最精密,最有利可图的部件之一。也就是到目前为止,立讯几乎介入了苹果供应链的所有重要环节。上述知情人士说,这次收购的背后是苹果的支持。
立讯成立于2004年,创办人王来春是富士康的员工。长久以来,立讯都是富士康第一级供应商。但是现在,富士康的门徒成了它最大的挑战。两到三年左右。立讯的市值已增至3649亿元,比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更高。
立讯之所以能威胁到富士康,是因为它拥有生产成本的绝对优势。那就是苹果愿意支持立讯的主要原因。
一个苹果中国台湾供应商对《观察》记者说,在国内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运营成本方面,富士康都没有立讯有优势,这是整个台系供应商所面临的问题。
近年来,以立讯、歌尔和舜宇为代表的国内厂商迅速崛起。尽管利润不高,但规模却很大。上述大立光人士称,2019年舜宇的利润仅为大立光的一半,但其镜头出货量已经超过了后者。
"舜宇崛起快,与价格便宜有关。如今,舜宇卖出了2400万的镜头,将会送出800万和500万的镜头,价格只有我们的一半,质量还不错,而且舜宇的生产能力也和我们一样,受到了威胁,”大立光人士对《潜望》说。有消息称,明年舜宇将获得部分苹果的中端摄像头订单。以前,这一部分是由大立光提供的。
只要富士康离开中国,这些新兴的国产供应商就会很快填补空缺。本年度立讯已通过收购纬创获得部分 iPad订单。
长远来看,富士康想要保住在苹果供应链中的位置,只能转向成本更低的领域。「只有这样才能打得过立讯」,这也是富士康选择越南、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原因。
困难转移
在拥有60万国内工人、数百条供应链的富士康,如果将来把苹果面向海外的订单全部转移出去,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富士康并不是不纠结。上述富士康内部人士向《观察》表示,“自己到海外建立一个新的产业链,这对于富士康来说太困难了。这就是说把原来维持在家里的关系都撤掉了,把新的人安置在新的地方,是很不容易的。”
这几年富士康在越南的发展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。从2007年开始,富士康在越南的北宁省,北江建立了4个模塑工厂和5-6个子公司,但是整个越南对富士康的贡献不到10%。
国内只有七成的生产率是主要原因,当地缺少熟练工人,特别是高级工程师。前面提到过,虽然一线工人的成本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,但是工程师们却要比中国更昂贵,因为那里没有大学毕业生,一般他们的薪水都在1万左右。许多核心职位都需要从国内招聘。在暴发期间,由于前面的工程师无法返回,产线几乎停工了4个月。
即便可以转移生产,也难以转移供应链。电子器件对供应链的要求非常高。为了确保一部 iPhone所需的材料能够在24小时内运送到位,苹果在中国有135个供应商。唯有完善供应链,才能真正降低生产成本与风险。
但是在越南甚至连螺丝都做不了。艾伯德需要的零部件中,80%仍依赖进口。实际上,自从富士康在越南建厂以来,它就一直在说服更多的供应商效仿。为苹果生产数据线的一位江西供应商告诉《潜望》杂志,“从去年开始,邀请就成了一个“威胁”。没有来的话就不要订货。
由于风险太大,特别是零部件供应商,这些供应商之前都犹豫不决。后一种方式自动化程度较高,不能享受本地人口红利,缺乏配套,成本优势不大。
如今,迫于订单压力,更多的供应商愿意承担转移风险,重新发现本地土地和就业问题。越南的市场很有限。根据《潜望》报道,目前供应链比较完整的北宁和北江两地,已经没有空地,而且就在半年前,已经可以在北江找到土地了。
富士康也是不可避免的。富士康把烟台、郑州、成都的一些产线转移到了越南,“当时在各地寻找,但都没有找到。
当地知情人士对《观察》说,富士康原本并不缺地,由于政府的优惠政策,富士康早些时候在越南大量投资。但是因为容量不大,只能使用两件。富士康把闲置的土地租给了其他厂商,自己成为了二房东,“直接动了政府的奶酪,被政府收回了一些。”
更为“糟糕”的是,富士康的新竞争对手加快了成本转移。疾病暴发后,立讯、歌尔等厂商分别在本地追加投资。在这些基金中,立讯增加了近4.54亿美元。该基金将投资于越南立讯、义安立讯等子公司,以扩大产能。
不但争斗,而且抢劫工人。本地,富士康和三星原本就长期争夺工作机会。新的对手,如立讯和歌尔,也加入了。必须提高工资以留住工人。根据《潜望》报道,在越南当地,三星工资最高,其次是富士康。以现在的涨幅来看,劳动力成本将在5年内与中国持平。
然而,富士康不会仅仅抓住越南这个最近的国家。墨西哥被认为是富士康下一步最想开发的海外基地。在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美国。上述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:“美墨边界已经有小型装配工厂,未来打算直接在当地生产。